3773考试网
 3773考试网 - 中考网 - 各省中考 - 青海中考 - 西宁中考 - 正文

青海湟川中学

来源:西宁市教育局 2015-5-20 9:24:09

青海湟川中学 

 

 

 

 

一、学校简史

 

青海湟川中学是现代青海中学教育园地的一朵奇葩。青海湟川中学始建于1938年10月28日,由管理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拨款,配备师资和图书设备,地方当局购置校址和建筑材料,建立“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湟川中学”,简称湟川中学,由原北京大学教授王文俊博士任校长。1943年,学校移交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,改名“国立湟川中学”,在解放前青海各类中等学校中,湟川中学始终以较强的师资阵容、良好的校风和高升学率引人注目。解放后,湟川中学先后改为“青海省西宁第一中学”、“青海省实验中学”、“西宁市第二中学”,1984年,正式复名为“青海湟川中学”。2011年5月,西宁市政府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扩大名校效应,将学校整体搬迁至海湖新区新校区。

 

二、学校现状

 

青海湟川中学是一所全日制省级标准化寄宿制高级中学,青海省、西宁市重点高中。现有36个高中教学班,2129名学生;教工174人,专职教师165人,其中高级教师62名,中级教师57名,初级教师47名。是我省唯一的北京大学“中学校长实名推荐”学校和清华大学“领军计划”实施学校,也是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等十几所著名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。这些高校对青海湟川中学新课改内容及实验方面进行指导,保证学生录取人数、专业和质量,延伸国际化交流。

 

 

我校是全日制寄宿制高中学校。凡报考我校者,须全员住宿。共有学生公寓楼三幢,每个房间设有休息间、学习间和卫生间。学校为保证学生能有一个温馨、整洁的学习环境,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,每两层楼安排了两名生活教师,24小时值班,同时校医务室配备两名具有医师资格的校医24小时值班,还安排有值班领导及老师值守。

 

在努力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,为切实发挥晚自习的作用,提高学生学习效率,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,学校安排各班主课教师负责晚自习,一则管理班级纪律和秩序,二则及时解决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,学校各部门加强对晚自习的管理,确保晚自习正常开展。

  

学校图书馆大楼为三层独立建筑,总面积为3564 平方米,馆内有图书10万多册,电子阅览室有180台计算机。采用藏、借、阅为一体的先进模式,对全校师生实行全开架、多方位的服务。

 

我校开设学生食堂两个,清真食堂一个,教工食堂一个,超市一个,学校常设有学校膳食管理委员会和食堂卫生监督工作领导小组,切实保障师生的均衡营养和饮食卫生。

 

三、办学特色

 

多年来,各级领导,社会各界十分重视和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,在深化教育改革的社会大背景下,青海湟川中学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。青海湟川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,办学质量也有口皆碑,为祖国建设、西部开发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。 湟川中学务实谋发展,质量求先进,结合新的形势发展要求,把狠抓教育教学质量,注重提高学生素质,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,教育质量稳中有升,业已成为一所青海名校,在西北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。 十多年来,湟川中学涌现出了一大批省、市知名教师,在职教师中有获全国及省、部级劳动模范称号的教师5名,青海省教学能手2名,西宁市名师2名,西宁市中学学科带头人5名,校级学科带头人11名,西宁市骨干教师8名,西宁市功勋教师1名,有5名教师曾先后在全国中学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,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也屡有收获。 以“科学求真、人文求善、体艺求美”为校训,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、全面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为首要目标。以环境育人,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,通过运动会、艺术节、义务劳动、文明礼貌月、研究性学习等活动,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精神风貌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
 

 

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,学校曾先后获得国家级“两个‘有’活动先进集体”、“中学生社会实践合格单位”,“国家环境绿色示范校”,省级“德育试点优秀成果”奖、“省模范集体”、“德育先进学校”、“省级绿色学校”,“西宁市文明单位”,市级“模范集体”、“民主管理先进集体”、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”、“校容校貌先进单位”、“勤工俭学先进集体”等荣誉和称号。自2011年11月,我校加入“中国高中六校联盟”(江苏锡山高中,哈尔滨第三中学校,北京三十五中,海南中学,西北师大附中,青海湟川中学),已和其他五所一线学校共同举办了一系列活动,在教育资源共享、学生评价、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探索,使我校教师教学能力、教学水平大大提升,为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 

咨询联系电话:0971-4319002 邮箱:qhhczxjxc@163.com

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@163.com联系.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